中国石斛网

欢迎访问中国石斛网(www.cnshihuw.com

霍山石斛的重振时期——清朝

2018-08-28 19:03分类:石斛文献 阅读:

  清代最重要的当推赵学敏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公元1765年,清乾隆30年)中,集多家之言,提到“霍石斛出江南霍山……近年江南北盛行之”,其弟赵学楷《百草镜》记载: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,细如灯芯,色青黄,咀之味微甘,有滑涎,系出六安州及颖州府霍山县,名霍山石斛,最佳”等。赵学敏在书中还特别记载了霍石斛“有成毬(球)者”,这是枫斗雏形的最早记载,可见枫斗的起源应来自霍山石斛。

       
 
  霍山石斛又回到了舞台中心。其实在赵学敏之前,六安本地人杨友敬在《本草经解》(姚球撰,1724年刊行)中随考证数条,除了描述矮小等特点外,更首次讲到了如何采摘峭壁石斛。名医徐大椿在1736年编撰的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中也提到霍山石斛,其言:“石斛其说不一,出卢江六安者色青,长三二寸,如钗股,世谓之金钗石斛,折之有肉而实,咀之有腻涎粘齿,味甘淡,此为最佳。”还由于徐大椿(徐灵胎)的影响极大,其著作流传到日本,日本学者铃木素行在《神农本经解故》中也引用了他对石斛的真伪判定之法。
 
  恰好这一时期,江南名医叶天士(1666—1745)、薛雪(1681-1770)等在临床实践中均有大量使用霍山石斛等的医案记载,且时间多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1765年)成书之前。

上一篇:铁皮石斛的历史传说

下一篇:石斛在《本草害利》中的描述

相关推荐


关注我们

    中国石斛网